關鍵字: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日起
日止
(年份請以西元輸入)


11/26/2024
四連霸!Red Bull車隊 Max Verstappen拉斯維加斯站提前封王,F1史上第5位四連冠車手
11/8/2024
[F1回顧]巴西站:Verstappen雨地驚人發揮,17位奪冠,年度冠軍地位回穩
11/8/2024
[F1]墨西哥站:Ferrari連續奪冠,Verstappen加罰20秒,Norris積分大幅追近
11/6/2024
[F1]美國站:Ferrari回神拿下冠亞軍,Verstappen衝刺賽奪冠拉大分差
10/11/2024
[F1回顧]新加坡站:Norris桿位奪冠,Ricciardo告別作搶走最快單圈讓年度冠軍更為膠著
9/19/2024
[F1回顧]亞塞拜然站:倒數2圈Sainz撞掉Perez,McLaren站上車隊榜領先位置
9/9/2024
[F1回顧]義大利站: 1停策略成功,Ferrari車手Leclerc拿下冠軍
8/30/2024
[F1回顧]荷蘭站:起跑失誤瑕不掩瑜,Norris大獲全勝
8/22/2024
[F1回顧]比利時站:Russell重量不足痛失冠軍,Hamilton遞補取得生涯第105勝與第201次頒獎臺
7/26/2024
[FE]電動方程式英國倫敦站,保時捷車手Pascal Wehrlein勇奪世界總冠軍
4/13/2009
Rear Diffuser風暴擴大
記者/Hunter Hsu 本文已被閱讀41,174
看起來不起眼的Rear Diffuser設計竟成為了2009年F1賽季的關注焦點,這不能不說是始料未及。關於Toyota、Williams與Brawn GP等三隊的「多層Rear Diffuser」設計是否違法的聽證會將於4月14日於法國巴黎召開,這項爭議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大,看起來有延伸到F1賽車後半底部設計爭議的趨勢。由於本季F1車隊賽季中測試的機會大幅減少,這也阻礙了其他隊伍跟上Toyota、Williams與Brawn GP這三支隊伍的腳步。

爭議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大,看起來有延伸到F1賽車後半底部設計爭議的趨勢。

Rear Diffuser是提供F1賽車所需下降力的無名英雄,這項裝置的設計經常被車隊視為是最高機密(新車發表會時經常用布幔覆蓋此處)。車隊會利用垂直(現在發表為多層次的水平隔板)的隔板將Diffuser分成許多小部分,這可以增加Diffuser真空吸引的效率!看起來不起眼的Rear Diffuser實則是F1賽車設計上寸土必爭的重要關鍵,與前翼、尾翼相比,黑嘛嘛的Rear Diffuser很少吸引眾人的目光。它是裝置於賽車尾翼的下方、F1賽車底盤尾部採用逐漸向上傾斜的設計,能夠產生「抽離底盤空氣」並造成真空效果。此部分設計最頭疼的地方在於此處也是後懸吊及排氣管配置的部分。如果設計失當、排氣管產生的高熱廢氣會嚴重影響Diffuser的效果(車手就會發現踩油門及收油的時候車輛操控會不平衡),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使用「潛望鏡式」排氣管、將高溫廢氣從Diffuser的上方排出。

 
 

第二階段冬季車輛測試剛開始,F1賽壇就因為Toyota與Williams賽車後方的Rear Diffuser遊走於「灰色地帶」的設計是否違規而引起眾議。爭議之處在於其設計巧妙的利用了車尾防撞結構,使其作用有效空間超過了規則規定的最大高度175 mm,藉以改善車輛尾部的空力效率。但隨著更多資料的透露,可發現這三隊的設計爭議不僅止於Rear Diffuser的高度,也包括在Diffuser前端的底板上開鑿了一對氣流入口,將該空間的氣流更有效引入,其效果可強化賽車的Ground Effect(地面效應)性能。BGP 001賽車側箱邊緣還有許多空氣流通孔洞,這也可以提升側箱底切製造空氣下降力的性能,進而提升車輛後半部的總體下降力。

航太工程師意外地發現了飛機機翼在貼近地表的時候空力效應遠遠好於在空中的狀況,前蘇聯空軍曾經利用過這個原理設計出一系列的高效率運輸機。

之所以賽車都要盡可能的貼近地表的最大原因就是在於Ground Effect(地面效應)的理論。此理論是航太工程師意外地發現了飛機機翼在貼近地表的時候空力效應遠遠好於在空中的狀況(這表示在同樣阻力的狀況,機翼在接近地面時提供的浮力遠遠大於在高空中),前蘇聯空軍曾經利用過這個原理設計出一系列的高效率運輸機。再一次的F1賽車工程師將這個效應利用在賽車設計上(不過也是將浮力轉換成下降力),這也就是為什麼FIA要規定F1賽車前翼與地面最小距離的原因。在70年代地面效應可提升賽車性能的結論被確立之後,有關F1賽車在地面效應原理上的應用不勝枚舉,80年代前期的F1賽車多在車身兩側加上了裙腳(Skirt)、這可以阻止空氣從賽車兩側流入底盤下方。沒有空氣流入的底盤造成了類似真空的效果、這更讓賽車牢牢的「黏」在地面上!更有甚者直接加上了抽離底盤部分空氣的風扇,把賽車搞的像是大型吸塵器。這些設計讓當時的F1賽車在彎道中速度越來越來快,FIA終於不得不出面阻止、祭出「Flat Bottom」的規則規定F1賽車底部必須是平坦的(也就是說「不可以有裙腳的設計」),90年代更規定賽車中央部分必須低於兩旁以有效減低地面效應的效果。也就是這個部分經常摩擦地表、讓我們在電視轉播中看到火花四濺的特效!

車尾裝有吸氣風扇的Braham BT46B可說是地面效應的傑作車款,可惜之後FIA宣布禁用。

在Diffuser前端的底板上開鑿了氣流入口,這將明顯提升地面效應表現,但長久以來始終被FIA視為非法。按照F1科技規定3章12條5款,在賽車底板上開孔屬於禁止,除非孔洞被完全密封。2007年Red Bull與Renault車隊就曾向FIA科技小組詢問設計Rear Diffuser是否允許在底板上開孔?結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這中間唯一的灰色地帶是開孔處位於Rear Diffuser與底板的交會之處,FIA科技小組的立場似乎可嗅出濃濃的政治意味。不過包括Ferrari、Renault、BMW在內的隊伍仍認為多層結構的Rear Diffuser器設計違背了新版科技規則希望降低彎道速度、並增加超車機會的基本精神,並希望此點能夠爭取到判決委員團的支持。

Ferrari車隊評估這必須修改後懸吊支臂及變速箱幾何設計,幾乎等於重新設計F60賽車的後半部。

雖然此案已經交付仲裁,但抗議隊伍們仍做了兩手準備,並有接受最壞結果的心理準備。但由於本季FIA大幅減少了季中測試的機會,Toyota、Williams與Brawn GP之外的隊伍推出改良式設計的進度因此減慢不少。Ferrari車隊評估這必須修改後懸吊支臂及變速箱幾何設計,幾乎等於重新設計F60賽車的後半部,而且真正路試的機會得等到回到歐洲大本營之後,科技團隊評估這至少需要6站的時間,因此新設計的啟用至少需要等到土耳其站。McLaren車隊則已經替中國站準備了一個改良式Rear Diffuser的初級版本,但真正完善也必須等到5月甚至更晚,變速箱與後懸吊的整體更新還是得等到2009年賽車第二版車身誕生,屆時本賽季已接近過半。

2009/04/10 FIA將定奪多層Rear Diffuser合法與否
2009/04/18 F1中國站排位賽報導:Sebastian Vettel奪下桿位
2010/01/09 雙層Rear Diffuser明年可望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