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F1專欄]Pirelli輪胎適應能力成為明年奪冠關鍵 |
|
記者/Hunter Hsu |
本文已被閱讀20,850次 |
|
|
隨著2010年賽季逐漸步入尾聲,除了仍有望角逐世界冠軍的三大F1勁旅,其餘車隊的資源都逐漸轉移至下個賽季的準備工作。由於引擎與空力套件凍結發展的規定,2010年賽季最大的科技變數無疑將落在Pirelli提供的新輪胎身上。而從最近的車手動向,我們不難發現F1車隊暗地備戰新輪胎的蛛絲馬跡。
與F1賽車的其他部分相比,綽號「黑色甜甜圈」的比賽用輪胎似乎並沒有受到車迷應有的重視。尤其是在三年前所有的車隊都只有Bridgestone輪胎可以選用之後,大家幾乎感覺不出輪胎的重要性 (因為大家都是用使用同一廠牌) ,只有在2001年法國輪胎廠Michelin揮軍進入F1並掀起「輪胎戰爭」的那段時期,Bridgestone輪胎 (Ferrari車隊領軍) 和Michelin輪胎 (Williams及McLaren車隊領軍) 的白熱化競爭讓人們注意到輪胎的重要性。事實上不論你的賽車狀況多好、空力套件性能多麼優異,與地面接觸產生摩擦力還是要靠著這四條輪胎,輪胎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 | 在三年前所有的車隊都只有Bridgestone輪胎可以選用之後、大家幾乎感覺不出輪胎的重要性 (因為大家都是用使用同一廠牌) 。 |
|
2009年Bridgestone輪胎由於鉅額虧損而宣布將於2011年退出F1賽事,哪一個輪胎巨頭將遞補參賽成為許多賽壇人士關心的話題。進入4月之後,之前被視為「燙手山芋」的F1輪胎供應商卻突然變成許多人眼中的肥肉,包括Pirelli、Michelin、Cooper-Avon甚至連韓國輪胎廠商都遞交了競標名單。所有參與競標者都有不同的優勢:Cooper-Avon的報價最低,但其輪胎的性能讓F1車隊們質疑,Michelin輪胎的性能優異,不過該廠希望賽車輪胎尺寸顯著加大 (由現有的13吋加大為更靠近市售車的18吋輪胎) ,不過更改輪胎尺寸將大幅改變現有F1賽車的空力設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進行對賽車進行重新研發,這還沒有加上周邊輪胎運輸及設備改裝的相關費用。預料Michelin輪胎的提案將遭到FOTA成員的大力反對,加以Michelin的全年輪胎使用費報價是Cooper-Avon的三倍,Pirelli輪胎的報價則居於兩者之間。Pirelli在這次競標中擊敗了法國輪胎巨頭Michelin和美國Cooper公司的英國子品牌Avon。事實上Pirelli對F1賽事並不陌生,該品牌從1950年起就參與F1賽事,一直到1991年退出前共贏了44場分站勝利。
由於時間緊迫,Pirelli輪胎公司在確定拿下2011年F1輪胎供應權之後立即開始了相關準備工作。輪胎性能測試與數據收集的車輛由前Toyota車隊提供 (使用一輛TF109賽車) ,Mercedes GP車隊也於今年8月中允諾釋出德國測試車手Nick Heidfeld,西班牙媒體《Diario AS》則指出Pirelli計畫對2011年規格的F1輪胎進行長達30000英哩的測試行程,這約末是2003年各F1車隊在冬季測試時使用Michelin輪胎測試總里程的70%左右。
| | Nick Heidfeld在長期試駕Pirelli新輪胎之後提升了自己的談判籌碼、換來了簽約Sauber車隊出賽今年最後5站比賽的機會 (而且很可能在年底續約) 。 |
|
對輪胎研發而言,各比賽場地的道路數據至關重要。自從Michelin輪胎廠於2001年進入F1賽壇後,Bridgestone就持續感受到這家法國廠商的沈重壓力。2001年賽季結束後Williams與McLaren決定加入Michelin陣營,Michelin在測試時間與車隊諮詢上都比Bridgestone佔有優勢。兩家廠商之間的「輪胎戰爭」在2003年下半季達到白熱化。在輪胎戰爭的時代,Bridgestone主打「Ferrari牌」,該廠做出這個決定並不令人意外。輪胎研發需要大量的測試數據,而F1賽道上沒有一支隊伍能像Ferrari一樣同時使用3輛賽車進行車輛測試。以Ferrari的需求為輪胎主導方向也加快開發新產品的速度。但參加F1比賽不到3年,Michelin除了雨胎之外的所有產品都已經可以和Bridgestone平起平坐 (甚至超前) ,2003年冬季測試Beidgestone輪胎的測試里程僅4萬7000公里,但Michelin陣營卻達到了將近8萬公里!Bridgestone的唯一優勢僅剩下他們與Ferrari車隊緊密合作,但由於測試里程的缺乏,從2004年開始Beidgestone逐漸喪失了輪胎的競爭優勢,局面由擁有更多測試數據的Michelin輪胎所掌握。
事實上輪胎特性與車手駕駛風格配合與否,這對於許多車手的表現有著重大的影響。輪胎性能的改變會使一些車手成績提升,但也會影響其他車手的表現。舉例來說,2006年賽季Juan Pablo Montoya就十分反感他駕駛的McLaren賽車上的高抓地力但轉向不足的輪胎及車輛特性,這使得他在2006年的表現比2005年賽季後半段的成績要糟糕的多,當時他使用的Michelin後輪胎抓地利沒有那麼強,因此他的速度與Kimi Raikkonen相差無幾,有時候甚至還更快一點。加盟Ferrari車隊後,Kimi Raikkonen其實也沒有真正適應從2007年開始該隊使用的Bridgestone轉向力不足的輪胎,所幸西班牙車王Fernando Alonso一開始也沒有適應那些輪胎 (2007年賽季大部分時間Alonso都在適應這些輪胎) 。
| | 在沒有了Bridgestone輪胎的全力支持、Ferrari車隊的充沛預算與科技團隊,加上輪胎規則的改變後,即便是7屆世界冠軍也陷入了困境 |
|
與當年的世界冠軍隊友相比,Lewis Hamilton在2006年賽季末試用Michelins輪胎廠製造的2006年規格輪胎時,他的速度遠不及Fernando Alonso快。但隔年兩位車手都換用Bridgestone輪胎之後,Lewis Hamilton的成績突然提升。可見得在新輪胎的適應速度上,Hamilton要比Alonso的表現更好 (這當然與Hamilton過去並無太多Michelin輪胎使用經驗也有關) 。Robert Kubica在2006年賽季代表BMW車隊出賽時,他控制Michelins的高抓地力轉向不足輪胎時表現不俗,但是2007年賽季他的大部分時間也都在適應Bridgestone輪胎的操控方式,有一段時間他甚至以為自己過去在Michelin輪胎上面的優勢已經無法重現。
時間拉回2010年,多數車壇人士相信Schumacher今年的表現不佳是由於駕駛風格不適合Mercedes GP W01賽車所造成。這點也得到了大舒本人的證實,他表示現有賽車與輪胎和他的駕駛風格無法很完美的搭配。去年駕駛BGP賽車奪冠的Jenson Button也曾表示W01賽車實際上按照他的駕駛風格來設計,而英國車王傾向於轉向不足與平順的駕駛方式與Schumacher傾向於轉向過度和激進的駕駛方式差異頗大。今年的Bridgestone前輪胎抓地力不能有效隨著增加前輪負重的方式而增加。Mercedes GP車隊曾在賽季初期通過增加底盤軸距的方法嘗試增加前輪負載,但並未起到顯著效果。
雖然於2009年底高調宣布復出,但今年受制於新規則賽車前輪輪胎變窄之後,過彎時的MGP W01賽車操控並不輕鬆,而Schumacher顯然無法從這種不適應中擺脫。要知道在大舒引退的三年中,F1輪胎的特性可說有了天壤之別。外界與Michael Schumacher低估了過去三年F1賽壇的變化:在沒有了Bridgestone輪胎的全力支持、Ferrari車隊的充沛預算與科技團隊,加上輪胎規則的改變後,即便是7屆世界冠軍也陷入了困境。車隊領隊Ross Brawn證實今年該隊的首要問題就是前輪輪胎性能的掌握,而Nico Rosberg運用駕駛技巧和天賦來適應新輪胎的狀況比德國車王要快,而今年的這種前輪輪胎配方不適合激進型的駕駛車手。早在英國站週末,Michael Schumacher即公開表示放棄本賽季,積極準備明年挑戰第8個車手世界冠軍。
| | Nico Rosberg運用駕駛技巧和天賦來適應新輪胎的狀況比德國車王要快,而今年的這種前輪輪胎配方不適合激進型的駕駛車手。 |
|
今年賽季全球F1車迷見證了Michael Schumacher的掙扎。德國車王依舊頑強、但可能他的年齡已經讓他適應輪胎的能力下降,前輪就是無法產生他的駕駛風格所需要的抓力。由於Mercedes GP車隊今年挑戰世界冠軍已經無望,有人獻策其實德國車王才應該擔任Pirelli輪胎的測試車手,而不是Nick Heidfeld。就算放棄賽季後半段並讓Nick Heidfeld代替他在Mercedes車隊的比賽位置,Schumacher換來的是可以完全主導Pirelli的輪胎研發計方向,這幾乎是過去他在Ferrari車隊與Bridgestone輪胎合作方式的重現。其他車手都不得不使用Michael Schumacher認為最適合他自己駕駛方式的輪胎。但最後結果卻是Nick Heidfeld接受了這項任務,更在長期試駕新輪胎之後提升了自己的談判籌碼,換來了簽約Sauber車隊出賽今年最後5站比賽的機會 (而且很可能在年底續約) 。在Nick Heidfeld離職後,Pirelli簽下了前Renault試車手,法國車手Romain Grosjean頂替,車迷可繼續觀察該車手未來的賽車生涯是否有所突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