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F1專欄]Pirelli臨時修改輪胎配方是否有理? |
|
記者/Hunter Hsu |
本文已被閱讀17,123次 |
|
|
由於F1賽事獨家輪胎供應商:義大利廠商Pirelli在2013年賽季引進了更加激進的輪胎配方,過快的輪胎性能衰竭速度打亂了原有的比賽競爭格局,兩週之前的西班牙站、大多數車手都被迫採用了「四次進站」策略,Red Bull和Mercedes兩支隊伍更是對現有的輪胎性能抱怨連連。為了平息眾怒,Pirelli輪胎廠再次計畫從加拿大站起修改輪胎配方,但目前明顯受益於現有輪胎特性的Lotus車隊則表示反對本次修改,這讓Pirelli輪胎廠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 | 義大利廠商Pirelli在2013年賽季引進了更加激進的輪胎配方,過快的輪胎性能衰竭速度打亂了原有的比賽競爭格局。 |
|
與F1賽車的其他部分相比、綽號「黑色甜甜圈」的比賽用輪胎似乎並沒有受到車迷應有的重視!尤其是在2010年之前所有的車隊都只有Bridgestone輪胎可以選用、大家幾乎感覺不出輪胎的重要性(因為大家都是用使用同一廠牌),只有在2001年法國輪胎廠Michelin揮軍進入F1並掀起「輪胎戰爭」的那段時期,Bridgestone輪胎(Ferrari車隊領軍)和Michelin輪胎(Williams及McLaren車隊領軍)的白熱化競爭讓人們注意到輪胎的重要性。事實上不論你的賽車狀況多好、空力套件性能多麼優異,與地面接觸產生摩擦力還是要靠著這四條輪胎。
輪胎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事實上輪胎特性與車手駕駛風格配合與否,這對於許多車手的表現有著重大的影響。輪胎性能的改變會使一些車手成績提升,但也會影響其他車手的表現。舉例來說,2006年賽季Juan Pablo Montoya就十分反感他駕駛的McLaren賽車上的高抓地力但轉向不足的輪胎及車輛特性,這使得他在2006年的表現比2005年賽季後半段的成績要糟糕的多,當時他使用的Michelin後輪胎抓地利沒有那麼強,因此他的速度與Kimi Raikkonen相差無幾、有時候甚至還更快一點。加盟Ferrari車隊後,Kimi Raikkonen其實也沒有真正適應從2007年開始該隊使用的Bridgestone轉向力不足的輪胎,所幸西班牙車王Fernando Alonso一開始也沒有適應那些輪胎(2007年賽季大部分時間Alonso都在適應這些輪胎)。
| | 由於輪胎管理成為了目前比賽的重心,Pirelli也成為了媒體關注焦點。 |
|
2011年賽季開始,由於換用Pirelli輪胎同時啟用DRS可變式尾翼系統,F1比賽的焦點開始轉變。2011年賽季初期多數車隊使用Pirelli輪胎的普遍情況是輪胎損耗速度很快,週日正式比賽中,輪胎的使用圈數壽命十分有限,這迫使很多車隊選擇「三次進站」策略,但是隨著賽季持續進行,F1車隊工程師對輪胎性能的瞭解也逐步增加,並開始懂得如何延長輪胎壽命?雖然每支車隊的輪胎策略都各有千秋,但是在多數比賽中、軟胎和硬胎的搭配使用還是較為中規中矩。多數領先隊伍較習慣使用單圈速度較快的軟胎跑長區間,單圈速度較慢的硬胎跑短區間、而幾乎很少考慮利用中性胎或硬胎比較耐用的特色,儘可能在賽道內延長輪胎壽命以更廣泛地使用一次或是兩次進站策略(除了以Lotus以及Sauber車隊為代表中游車隊)。
| | 目前看來在正式比賽中Ferrari和Lotus車隊對輪胎更加適應,西班牙車王Fernando Alonso更在主場拿下分站勝利。 |
|
針對前述問題,Pirelli輪胎廠決定2012年放棄一年前的配方,取而代之的是推出計畫推出一種介於軟胎和超軟胎之間的新配方,2011年的軟胎配方則作為硬胎使用,Pirelli輪胎廠的目標是三種輪胎配方彼此之間保持單圈成績約1秒的性能差距,以避免各車隊的比賽策略變得單調與機械化。2013年F1比賽輪胎繼續使用P Zero這個名稱,為了保證比賽的可看性,Pirelli輪胎廠今年同時對輪胎配方和結構進行調整,在輪胎結構方面,新款的輪胎與道路的接觸面積增加,胎肩和胎面呈現更加垂直的角度,新一代比賽輪胎的胎壁比過去軟了10%但彈性更強,為了彌補此舉導致的橫向穩定性的損失,新胎的胎肩被加強了。Red Bull車隊科技總監Adrian Newey在賽季開始前受訪時就強調2013年賽季沒有明顯的科技規則改變,事實上最重要的改變並不是科技規則、而是新的Pirelli輪胎!誰能最先掌握到輪胎性能的變化,誰就有更大的勝算。而從西班牙站開始,Pirelli輪胎廠將帶來更新配方的硬胎,新硬胎和2012年版本的硬胎更為接近,一方面耐久性更好,另一方面工作溫度範圍要來得更大,Pirelli工程團隊表示希望新配方能讓週日比賽策略更具多樣化。
| | 消息人士指出Dietrich Mateschitz在西班牙站結束的當晚與F1老大Bernie Ecclestone私下溝通了45分鐘,並在隨後表示Pirelli輪胎已經失去焦點。 |
|
從2013年賽季結束的前五站比賽中,可以發現輪胎策略執行的成敗顯著決定了最後比賽結果:Red Bull車手Sebastian Vettel擁有速度最快的賽車,但受制於輪胎而無法對前方的Ferrari和Lotus車手發起進攻,最終在西班牙站只能名列第4位。Red Bull車隊老闆Dietrich Mateschitz日前就對F1賽事當前的競爭格局有所批評,他認為這項運動已經不再是較量速度的賽車運動,並對於Pirelli輪胎制約了Red Bull賽車的競爭力感到非常無奈。消息人士指出Dietrich Mateschitz在西班牙站結束的當晚與F1老大Bernie Ecclestone私下溝通了45分鐘,並在隨後表示Pirelli輪胎已經失去焦點。「現在的F1賽事已經不再與賽車有關係了,這就是管理輪胎的比賽,但是真正的賽車不是這樣的,在特殊的情況下,我們既不能充分發揮賽車的潛能、也不能充分展現車手的實力。排位賽也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排位賽,車手們不再是為桿位而奮戰、每個人都在保護輪胎。事實是如果我們全力發揮賽車性能的話,根據賽道的不同,我們每場比賽必須進站換胎8到10次。我知道這是為了透過更多的換胎次數增強比賽的精彩程度,但是現在已經有違這項運動的精神」Dietrich Mateschitz說。車隊領隊Christian Horner甚至在西班牙站結束後取消了週日晚上的例行媒體記者會,可見Red Bull陣營對於輪胎問題是何等不滿。
| | Mercedes車隊在西班牙站的表現非常糟糕,Nico Rosberg和Lewis Hamilton雖然從第一排出發,但糟糕的輪胎長距離表現卻令兩位車手最終只能獲得第6位和第12位。 |
|
不只是Red Bull車隊對輪胎問題有諸多不滿,Mercedes車隊也懷疑輪胎過快衰竭並不是賽車天生的問題所致。Mercedes車隊在西班牙站的表現非常糟糕,Nico Rosberg和Lewis Hamilton雖然從第一排出發,但糟糕的輪胎長距離表現卻令兩位車手最終只能獲得第6位和第12位。車隊工程師至今仍不明白MGP W04賽車為何在排位賽中如此之快、但是在正式比賽卻欠缺速度?車隊運動總監Toto Wolff接受採訪時被問及該隊是否認為在輪胎的管理策略上有問題時如此回答:「我不認為是賽車本身的問題,如果賽車有問題、你不可能在五站比賽中拿下三座桿位。我們將從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包括應該如何管理輪胎?如何提升胎溫?如何保持溫度?如何降溫?如何駕駛?如何提升表現?我發現有些車隊的輪胎問題就處理得特別好,例如在西班牙站3號和9號高速彎中,幾乎所有其他車手都下意識的對輪胎進行保護時,但是Kimi Raikkonen看起來就並沒有太在乎」。
| | 西班牙站結束之後,Pirelli輪胎廠承認其輪胎特性有點超過合理範圍,並確認輪胎配方將從加拿大站起進行修改。 |
|
西班牙站結束之後,Pirelli輪胎廠承認其輪胎特性有點超過合理範圍,並確認輪胎配方將從加拿大站起進行修改,使其更接近2012年比賽用胎的特性。Pirelli輪胎工程師預計更改之後的輪胎將會使比賽策略重新回到「兩次進站」或「三次進站」模式,預料將於近期在米蘭總部討論下一版本輪胎的具體細節。可以肯定的是賽季中更改輪胎配方必將對當前的競爭格局帶來影響。目前看來在正式比賽中Ferrari和Lotus車隊對輪胎更加適應,而Red Bull和Mercedes車隊則最為掙扎。因此Lotus車隊公開表態不希望更改輪胎配方,並稱如果僅僅因為某些車隊無法處理輪胎問題就修改輪胎配方,這對Lotus車隊來說太不公平。Lotus車隊領隊Eric Boullier認為其他隊伍對輪胎的抱怨過於偏頗,他們只是沒有處理好輪胎問題:「問題不在於輪胎,因為我們證明了能夠透過一些方式照顧好輪胎,現在的配方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要對硬胎稍作調整就能夠滿足大多數車隊的要求。我不認為Pirelli需要進行全面調整」。唯一可以的確定的是,輪胎管理已經成為本賽季的成敗關鍵,越早在此領域取得進展的隊伍將有越大的奪冠優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