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F1專欄] 車隊指令禁不了 |
|
記者/Hunter Hsu |
本文已被閱讀32,547次 |
|
|
摩納哥站結束後,許多人質疑McLaren車隊為了確保Fernando Alonso奪冠,在某種程度上犧牲了Lewis Hamilton取勝的機會。這種懷疑引發輿論大嘩,外界紛紛質疑該隊違規使用車隊指令 (Team Order) 操縱比賽,事情越鬧越大,甚至驚動了F1比賽主管機構FIA展開調查,雖然最後FIA的調查報告以「McLaren車隊的行為沒有違反任何國際運動規則、也完全合法」替「蒙地卡羅門」事件劃下句點,但大眾對於車隊指令的關注與爭論再次被激起。
| | 英國的媒體和車迷對「超級菜鳥」Hamilton抱不平。 |
|
懷疑「幕後黑手」的人士所抱持的最有根據的論點在於摩納哥站賽前Hamilton的賽車載油量比Alonso多、預計可以多跑五圈,但是Alonso在第26圈完成第一次進站後僅過三圈後,Hamilton也緊接著被叫入維修區,最後Alonso以領先Hamilton僅4秒的些微差距奪得冠軍。McLaren車隊這種令人費解的做法引發外界如潮水般的質疑,車隊經理Ron Dennis賽後承認他們在第一次進站後特意調整了Hamilton的停站策略以拉開其與Alonso的差距,以避免發生隊內對抗「同室操戈」的結局、確保能包攬冠亞軍。英國的媒體和車迷怒不可遏,因為這葬送了「超級菜鳥」Hamilton在摩納哥贏得其職業生涯第一個分站冠軍的機會。
車隊指令 (Team orders) 一直是F1車隊與FIA衝突不斷的灰色地帶,時鐘撥回到2002年,該季奧地利站Ferrari車隊為了最大化Michael Schumacher奪冠的機會 (事實證明是杞人憂天,當年該隊締造了史上F1世界冠軍最早提前封王的紀錄) ,車隊命令整個週末都表現強勁、在週日比賽中一路領先的Barrichello在終點線前讓出領先位置。這次事件最後遭千夫所指,FIA為了維護F1運動在車迷中的形象,對Ferrari開出了一百萬美元的罰單,並從那之後嚴禁任何車隊採取任何形式的車隊指令。具體到評判方面則依據國際運動規範 (International Sporting Code) 第151C款規定:任何欺騙行為,或者任何影響到競爭利益和車輛運動普通利益的行為,都將被視為違反規則的行為。但這並不能阻止參賽隊伍為了車手或車隊積分榜位置所做的種種安排。2005年土耳其站競爭激烈,當時Giancarlo Fisichella正全力追趕領先的Raikkonen,但Renault車隊卻通過無線電告知「讓Alonso超過Fisichella」,這句赤裸裸的車隊指令通過電視向全世界進行了現場直播,億萬車迷見證Fisichella立刻將賽車讓到一邊,讓身後的Alonso超越。其實過去McLaren車隊也前科不斷,當時兩位車手David Coulthard與Mika Hakkinen立下了「君子協定」 (但當事人都予以否認) ,內容是如果哪一位在比賽起跑後先搶到第一個彎道,那另外一位就幫前面他殿後,之後Coulthard在許多場比賽中他也稱職的掩護隊友讓其拿下一站又一站的勝利。一直到FIA聞訊後表示他們會注意每一場的比賽內容,若發現有這種行為一定嚴懲。
| | 2002年奧地利站堪稱Barrichello「失落的一勝」。 |
|
面對輿論的指責欲FIA的調查,McLaren車隊的解釋顯然站得住腳:之所以讓Hamilton提前進站的原因是擔心若比賽發生意外導致大會派出安全車,當時Alonso和唯一對McLaren車隊有威脅性的Felipe Massa都已經完成了進站,在新規則下Hamilton就只能跟著大隊人馬至少跑一圈再進站,在無法超車的摩納哥站是無法承擔的損失。提前進站的安排的確犧牲了Hamilton奪冠的機會,但也為他規避了潛在的風險。
不過這絕非最重要的關鍵,Ron Dennis也誠實地道破天機:「摩納哥是一條車手間互相施壓極可能導致失誤的賽道。如果我讓他們自由競爭,結果一輛或兩輛賽車都撞上護欄,每一個在Paddock區內的人看了都會說『McLaren車隊經理是一個白癡』」,Ron Dennis不是沒有道理,1986年賽季Williams車隊讓旗下兩位車手Nigel Mansell及Nelson Piquet公平競爭,最後卻是讓McLaren車隊的Alain Prost漁翁得利搶走世界冠軍。作為一位車隊經理,一切從車隊的利益角度考慮是他的職責所在,棒球比賽有「犧牲打」、自行車比賽也有互相掩護隊友突破的戰術考量,F1比賽內的車隊指令想來也無須過多指責。
|
|
|
|
|
|
|
|
|
|
|
|
|
|
|
|
|
|